查看原文
其他

出彩兵团人 | 马老汉的“绿洲梦”

古稀之年,他义无反顾,走进一片荒漠。他坚守种树十五载,他坚信,终有一天,他会追梦成功。他就是本期出彩兵团人—— 马献民。

与风沙争土地


1963年8月,19岁的马献民从安徽亳州来到红旗农场投奔姐姐。兵团六师红旗农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紧邻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属于干旱荒漠区,年降水量仅为163毫米。初来这里,恶劣的气候和环境让马献民有些犹豫,但考虑到姐姐身体不好,他选择留了下来。

很快,马献民在团场成了家,扎下了根。在生产过程中,马献民发现年复一年的风灾让职工们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收入难以提高。1996年,马献民在沙漠边缘承包了一块土地,虽然他和儿子满怀希望地在土地上默默耕耘,可是由于风沙肆虐,忙碌了三年,不但没有赚上钱,反而欠下了12万元的债。

红旗农场的12个连队有一半都在沙漠边缘,每年风沙摧毁着大片的农田,也摧毁着职工们的希望。长期与风沙争土地,马献民对绿色充满了渴望。

沙窝里“创造奇迹”

2002年1月,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马献民决定在沙漠中植树造林。

虽然家人极力反对,却并没有阻挡马献民在沙漠种树的决心。除了种植管护150亩的退耕还林地,他还与团场签订了一份委托管护书,管护起了退耕还林地周边的五千亩公益林,从此,成了一名沙漠植绿人。

沙漠还在每年向团场逼近,马献民种树一刻也不能耽搁,这一年他买下了五万株树苗种在了沙漠中,可到了第二年春天,树苗存活率极低,马献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

“一定要在荒漠中种出绿色!”马献民开始尝试种植耐旱的红柳,可因为缺水严重,红柳的成活率也极低。耐旱的红柳都没法存活,根本问题还是缺水。团场不允许打井,挖不了井,修不了渠,解决不了水的问题,马献民急得上火。

“冬天下雪刮风,如果我能挖一些‘储雪’,雪刮到沟里就能存住雪,春天栽树就能啊!”马献民拿出全部积蓄开了沟,存了雪,栽了苗,通过一年的精心管护,有20亩梭梭生根发芽,成活率从0.5%达到了20%,这让马献民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希望。

为了彻底在这里扎下根,马献民在梭梭林边建起了一间沙漠小屋,从此把自己种进了荒漠。


先顾树,再顾家

“先顾树,再顾家”这是妻子阳秀芳对老伴儿的评价。

从2003年马献民第一次到沙漠沿线种树开始,他的交通工具从骆驼,自行车变成了电动车,在这条通往沙漠的土路上,有常年累月压出的车辙印,还有路两旁随风起伏的梭梭林。

为了种活梭梭林,马献民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罪。梭梭林种下一批,死了,从头再来,继续种。每年的春分至清明,他都是听着虫鸣鸟叫直到月挂枝头才离开梭梭林。

每当马献民来到梭梭林中,看到郁郁葱葱的梭梭树已经长到四米多高,就感觉是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挣钱,还伤神费心,连队有些人还说老马是一个脑子清楚做事糊涂的傻瓜,可马献民却坚持自己的信念,像愚公一样继续规划着自己的绿洲梦。


用生命守护沙漠中的这片绿洲


15年来,马献民已经种下了1500亩梭梭林郁郁葱葱的一片绿洲阻挡着风沙的侵袭。看到职工种植的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高,马献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如今,昔日寸草不生的移动沙丘长出了茁壮的绿树,妻子阳秀芳渐渐理解了丈夫的选择,大儿子马存富开始和父亲一起种树,就连11岁的小孙子马春来也加入到了种树的行列。

在沙漠中种树,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持到底的信念。马献民常说,虽然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可依然拥有一颗炙热的心。

未来,他还将继续用生命守护沙漠中的这片绿洲。


征稿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精彩阐述,也是我们【出彩兵团人】栏目的创意初衷。

【出彩兵团人】讲述的是兵团平凡百姓的故事和梦想,是一档让草根闪耀光彩的专栏。专栏将多方位向人们展示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双创”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兵团各行各业的劳动能手和行业标兵、职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佼佼者等等。

为传播兵团正能量,讲好兵团好故事,小编在此欢迎更多的人为我们投稿,一起说说你身边的出彩兵团人。

投稿邮箱:490712890@qq.com。


图文来源/《感动》

编辑/范学燕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荐读】什么是沟通?

【文眼聚焦】我的娘,我的戈壁母亲

想  看  更  多  精  彩  内  容

请关注☞新疆兵团卫视 


加星标,不迷路,随时找到新疆兵团卫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